这两个月,后台私信最多的问题就是:
“老马,现在还能买房吗?”
“听说房地产泡沫要破了?”
坦白说,每次看到这样的问题,我都会停顿几秒。不是因为无话可说,而是因为:这已经不只是“买不买”的选择题了,而是时代在变,游戏规则也变了。
从我近几年一直盯盘的视角看,2025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向正在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
不讲玄学,不谈情绪,今天这篇我们就摆事实、上数据——来聊清楚:
房地产真的要大调整了吗?哪些信号值得普通人高度关注?现在到底能不能买房?
信号一:房价收入比,彻底失衡!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工资追不上房价,连车尾灯都看不见。
根据中国社科院2025年3月的权威报告,全国一线城市的平均房价收入比,已经飙到了 19.7:1!
注意,国际合理水平是 3~6 倍。也就是说,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是“合理”水平的三倍以上。
北京、上海甚至出现了25:1的惊人比例,什么概念?普通家庭就算不吃不喝,也要攒 快20年才能买下一套房子。
这是泡沫?不,这是剪刀差到了历史临界点。
更重要的是,这种“高位横盘”,不需要天崩地裂的危机,任何一个外部冲击,都会变成导火索。
我们已经看到苗头了:2025年第一季度,一线城市新房成交量同比下跌23.7%,环比下跌18.3%,创近五年最大单季跌幅。购房者观望情绪高涨,市场的情绪正在转向恐慌。
️ 信号二:土地市场,冷到发抖!
房企能不能撑下去?就看土地拍卖热不热。
但现实是:全国土地市场正在“急冻”。
2024年,全国300城的土地出让金总额下降了 17.3%。到了2025年前四个月,这个跌幅继续扩大到 24.5%。
更严重的是,土地流拍率高达25.7%,创历史新高。
开发商为什么不敢拿地?不是他们不想,是他们已经撑不住了!
一位资深分析师对我直言:“现在连土地都不敢碰的企业,不是资金快断了,就是对未来没信心了。”土地市场的冷,正预示着房价的下行压力即将被全面释放。
更深层次的变量:人口、城镇化、信贷三重叠加
不是某个政策导致了楼市变化,而是整个底层逻辑在重构。
人口红利结束:2024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只有0.9‰,这是70多年来的最低点。
城镇化接近尾声:城镇化率65.2%,增长放缓明显。
住房需求高峰已过:研究显示,中国住房需求高点已经在2021年前后出现,未来5年将下降15%-20%。
而且融资环境也大变样了:2025年4月,全国新增房贷同比暴跌73.6%,创下历史新低。不仅如此,二手房贷款审批周期大大拉长,有钱也贷不到款!
调整已经开始,不再是“狼来了”
不是“如果”,是“已经”!
2025年第一季度,70个大中城市中有47个城市房价环比下降,三四线城市平均降幅达到4.7%。
根据清华王教授的说法,这轮调整“不会像2014年那样短暂,而是结构性的、深层次的”,预计未来3-5年,全国房价有15%-30%的下行空间。
你没听错:不是一个城市,不是一两个月,而是未来3-5年,全局性调整!
这不是小震荡,是一场真正的“价值回归”。
金融系统开始感受到地震波
房地产不仅关乎房子,更牵动整个金融体系。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全国房地产贷款余额 52.7万亿元,占银行总贷款 27.3%!
这是什么意思?一旦房价大跌,银行不良率、居民资产缩水、社会消费能力……都会连锁反应。
这种系统性风险,连政府都意识到了。
2025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悄悄拿掉了“房住不炒”的表述,转而强调“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换句话说,口风变了,政策也在悄悄切换思路。
普通人怎么办?给你几点建议:
1. 自住刚需,别着急上车不是说不能买,而是要选好时机。如果目前居住条件能接受,建议观望12-18个月,或许会等来更合理的价格。
2. 投资客,务必冷静!尤其是三四线城市,那里的楼市泡沫最厚。投资房产早已不是“稳赚不赔”的时代,区域分化加剧,要避开风险高地。
3. 多套房家庭,适当去杠杆有多套房、背贷款的人,建议趁利率不高,提前还贷一部分,降低财务风险。
4. 资产配置,别把鸡蛋全放在房地产篮子里现在是时候增加一些其他资产比例,比如优质股票、债券、黄金、现金流项目,做个稳健分散的资产配置。
最后一句:房地产不是“永动机”,但也不是“末日”
一位地产界前辈告诉我:
“1998到2018是黄金时代,现在我们进入白银时代。”
不是说房地产消亡,而是它将逐渐从财富工具变成居住工具。
过去买房像买“矿”,今天买房更像买“水泥”——回归理性,回归本质。
你可能不会一夜暴富,但也不会再被吹得脱离实际。
京海配资-京海配资官网-配资优选-炒股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