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盛顿大学那个独立学者陈淑英,前阵子在台媒上发文,直戳要害,说美国要是还想从亚洲撤得有点样子,就得给两岸和平统一腾出点儿地儿来。要不然,闹到最后,美国只能灰头土脸地滚蛋。 陈淑英文章里讲,大陆的台海政策已经从过去单纯的反独,转向积极促统了。这不是空穴来风,从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到2023年的一系列外交动作,大陆强调统一是必然趋势。2024年台湾地区选举,就被她定性为统一前最后一次选举。 那年选举,赖清德胜出,民进党继续掌权,但大陆那边反应强烈,军演频频,外交上也反复重申一个中国原则。陈淑英觉得,美国如果继续玩模糊战略,台海就容易失控,中美直接对上,那东西方大碰撞就提前了。 现在亚太地区,大陆的导弹、海军力量发展快,第一岛链上美国优势在缩水。美军报告自己都承认,解放军在近海有绝对优势。如果真打起来,美国可能守不住关岛那些基地,被赶出第一岛链不是梦。 到时候,美国不光丢掉亚洲的战略要地,还在全球丢人现眼,权威扫地。想想二战后美国在亚太的布局,从日本到菲律宾,现在要是退场,那面子搁哪儿啊? 陈淑英说,国民党得有担当,看清大势。过去两岸靠九二共识定调,一个中国框架,反独为主。那时候条件不成熟,大陆政策也偏防守。但现在外部压力大,美国干涉加码,大陆转攻势促统了。
她建议国民党推个新共识,叫2024共识,里面得明确统一进程。这样才对得起孙中山的遗志。要是继续模棱两可,见风使舵,那等于自断后路。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那会儿,正忙选举,党内也分歧大,有人想亲美,有人想缓和两岸。但选举后,国民党反思多,2024年下半年党内会议就讨论过类似议题,虽然没正式出新共识,但呼声不小。 大格局上看,大陆政策稳,和统是主流,武统是底线。美国在台海的存在,本来就站不住脚,全靠岛内蓝绿执政党牵扯。
蓝营上台,局势好点,因为跟大陆关系近,美国能借机调整。但蓝营如果立场晃荡,统一拖延,事儿就复杂了。 美国的目的挺直白的,继续绑台湾岛为自己服务。一方面维持亚太军事存在,基地链条不能断;另一方面榨取科技经济,比如台积电那些芯片巨头,美国逼着转移生产线到本土。拜登政府这儿有点儿本末倒置,把军事摆首位,中美博弈中想占上风。 但美国政坛很多人看出来了,所以点拨赖清德别明独,推动中美元首会晤,重申不支持台独,给中方立字据。但这都是拖时间,早该在台独膨胀前做。现在促统为主,这些小动作没用。
陈淑英举朝鲜半岛例子,说南北和统谈了几十年,没实质步子,美国影响倒越来越深,朝鲜只好发展军力,放弃统一念头。这警示台海,如果放任美国和岛内势力打烟雾弹,后果严重。 大陆给岛内时间考虑和统,但不会给美国回旋空间。 美国自以为能操控局面,挑拨意识形态。但实际上,民进党国民党学了美国民主那一套,操纵民意时,总把美国支持当后盾,高度绑定。
蔡英文赖清德时期,台湾省跟美国军演合作多,买武器花大钱,但美国真不愿军事介入台湾岛,像乌克兰那样。美国不想打,但被岛内势力推着走,现在大陆准备充分,正面对决,美国自麻痹,继续模糊,就得陷战争泥潭。 要自救,美国得用影响力为两岸统一创造条件。体面撤离西太,还留点儿小利益。 进到2025年,台海局势还是紧绷。大陆外交部重申统一决心,军演继续。
5月28日,国台办发布会,说赖清德5·20讲话没提两岸关系,但强化台美,这不是好兆头,改变不了统一步伐。学者分析,这显示两岸沟通难,但大陆耐心有限。 整体看,中美博弈亚太,美国优势在溜走。美军报告说大陆海军超美,亚太部署压力大。特朗普政府谈经贸,但台海避重就轻。大陆促统步步紧,外交上拉拢东盟,经济上惠台政策继续。岛内经济受影响,科技业转移美日,但成本高,民众不满涨。 两岸统一是大势,和统空间留着,美国体面退场,大家好过。
参考资料 融合发展反独促统两岸关系如何在曲折中前行看看新闻
京海配资-京海配资官网-配资优选-炒股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