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记者 梁平妮
“企业欠付的工资、社保等已经到位,给职工争取到了最大利益,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好的结果,生活各方面都有着落了。”6月19日,山东省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五庭法官隋宪贞、法官助理王玉兰对东营市工艺美术公司(以下简称工艺美术公司)破产清算案件中原企业职工霍玉香、刘军伟进行回访时,两人表达了对法院工作的感谢。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工艺美术公司系集体企业,本应完成的改制因历史原因搁浅,440余名职工权益受损,引发多起集体访事件。为妥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东营中院依法裁定受理工艺美术公司破产清算案件,在法律框架内整合各项政策规定,以法治化处理路径帮助职工解决了“烦薪事”。
“400余名职工背后是400余家灯火。工艺美术公司停业25年,时间跨度大,遗留问题多,敏感因素强。能否妥善处理好民生问题是破题的关键。”隋宪贞回忆当时的情形如是说。
东营中院以“联”为基础,以“动”为要义,依托实质化运行的府院联动机制,统筹解决破产程序推进中的疑难问题。实践中,东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人社、自然资源、医保、信访、公安、财政等部门组成清算组,协调各成员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履职尽责,东营中院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合议庭,并引入专司劳动争议案件的法官作为“外援”。
“该公司曾因火灾导致档案缺乏连贯性,再加之知情人员离岗离世,给职工身份和权益认定带来极大困难。”东营市工信局工作人员坦言。
职工身份认定和职工债权审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清算组以“职工不漏查一人,职工权益不漏查一项”为原则,管理层质询30余次,外调档案130余份,人社医保系统查询160余次,认定方案先后修正10余次,耗时20余月,最终形成各方高度认可的职工身份和职工权益认定方案,并将长期欠缴社保产生的巨额滞纳金参照税款滞纳金列入普通债权。
最大限度归集破产企业财产,最大限度实现破产财产变现,才能最大限度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东营中院指导清算组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对于员工占用、租户搭建等导致权属不清的情况,逐户走访或诉讼清退,对企业所属财产做到“应追尽追”。
坐落于划拨用地的一栋年久失修的办公楼是工艺美术公司仅存的有价值资产。在破产财产最大化归集的基础上,如何实现最大化变现又是要面临的难题。各方积极探索资产处置路径,最终确定通过市场化运作与政策性工具创新的双轮驱动模式,将划拨土地和地上资产一并拍卖,提升资产价值。政府相关部门多渠道开展意向竞买人招募工作,配套优惠政策支持,成功促成破产财产竞拍成交。最终,125名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补缴成功,14名职工顺利办理了退休手续,87名职工实现灵活就业,生动诠释了民生共保、利益共赢。
在该案的办理中,东营中院在破产审判中自觉融入社会治理,跳出“办理”看“治理”,创新府院联动模式,通过破产清算程序,告别了“僵尸企业”,一揽子兑现了400余名职工权益,构建了社会化治理和实质化共赢新范式。
“民声连着民生,将民生愿景变为幸福实景,需要司法的智慧和司法的耐力。破产程序中,我们需要聚焦与群众息息相关的薪酬、就业、医疗、养老等‘关键小事’,也需要凝聚共治的合力。以‘如我在诉’意识,将群众的难事当成自己的家事来办,以司法之力绘就为民画卷。”东营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赵国滨说。
京海配资-京海配资官网-配资优选-炒股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